Tag GalerieFF

GalerieFF

【新書發表】艾麗絲夢遊記 雙語藝術繪本-1

【新書發表】艾麗絲夢遊記 雙語藝術繪本

從前,從前….現在未來,有個開朗的女孩。 從西方到東方,從愛麗絲到”艾”麗絲…從童話到藝術創作,從藝術創作到繪本… 當經典童話被重新詮釋,故事從這裡開始…. 【從原作 In Dreams 到 繪本 艾麗絲夢遊記】 以原作為起點,將英國經典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場景拉回到藝術家徐鈺樺的家鄉 – 台灣,徐鈺樺在創作中融入台灣美食文化與傳統客家花布於畫面裡,讓我們跟著艾麗絲身歷其境,隨著雲的腳步進入甜美夢鄉,一起踏上奇幻旅程! 徐鈺樺青少年時期與父母移居美國,一個東方孩子如何在西方社會中成長並尋找自我,是他這幾年來透過作品在探討的。創作能量豐沛的他,在童話系列作品中,以再造新經典的心意來重新詮釋西方經典童話故事,藉此表達他對家鄉 – 台灣 – 的愛與思念,以及塑造新傳統亞洲藝術的心。 【艾麗絲的誕生】 徐鈺樺筆下的台灣艾麗絲,是一個笑口常開、充滿好奇與探險心的開朗女孩。透過她的樂觀開朗與純真,帶領我們以孩子單純的觀點,重新遊歷台灣的人文風景,以及在這個島嶼上成長的溫暖與愛。讓我們再度省思,愛其實很簡單,而這個世界無限美好! 【屬於每一個男孩女孩的故事】 在這個看似簡單的繪本中,我們放入了很多的巧思;我們邀請了兩位分別來自台灣與英國的作家,彼此激盪並各自創作故事,因為艾麗絲可以是東方人、西方人、各色人種的人,我們希望創造一個貼近於人心的故事,讓每一個男孩女孩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並能透過藝術繪本的激發,為自己寫下屬於自己的奇幻旅程。 【透過藝術,讓想像自由】 書中的中英文故事並不完全相同,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讓兩位作家彼此溝通激盪,但鼓勵他們保有創作的自由性。而藝術家也希望兩位作家能夠用自己的心意去詮釋他們在原作裡所看到的故事。 藝術的美妙不就在於想像力的自由?我們期望透過藝術每一個人都能用自己的經驗、想像,跟原創者進行激盪、溝通與互動,並能從中得到能量與啟發。 【著眼於那些看不見的美好】 很多事物的表象很簡單,就像艾麗絲的個性一樣,鮮明、開朗、總是哈哈笑。往往在單純的表象之下,蘊含著的總是不簡單。有如成長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必然經歷苦痛掙扎與挫折,但什麼樣的能量能讓我們帶著勇氣,永不放棄冒險,永保樂觀與開朗?這是藝術家希望透過繪本能帶給我們的反思:在表象之下,你看見了什麼? Don’t just focus on what we see, but on what we DON’T see. (不要只著眼於顯而意見的表象,而應著眼於那些看不見的美好) 【跨越性別、年齡與文化的愛】 本書雖透過小女孩的形象訴說故事,但故事不僅限給女孩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偏女性和偏男性的心靈角落,因此這本書我們希望跨越性別,獻給女孩們,也同時獻給每一位男孩。 藝術家與兩位作家在創作時,希望能創作一本同時適合成人與兒童閱讀的繪本,也希望這是一本能陪著孩子一起長大,在成長歷程中的不同階段閱讀,都能獲得新啟發的書。也期待親子共讀時,能同享天倫之樂,為生活增添幸福。 語文上我們設定為中英文雙語,同時讓兩個故事軸各自發展又略有呼應,是對藝術自由想像空間的致敬。語言本身即是文化的代表,也是促使彼此溝通的工具。每一個故事頁,我們特別挑選出一個字,一個看似簡單但意義上卻相當重要的字,讓大家跨越文化學習彼此的語言,希望透過文字,串起文化的聯結。 【封面原作首度曝光】 4/9 簽書會當天,除了首次發表繪本【艾麗絲夢遊記】並舉辦簽書會之外,來賓還能搶先欣賞繪本封面的繪畫原作!歡迎大家踴躍參加簽書會給藝術家支持與鼓勵喔! 目前書籍的印刷作業已經完成,於 4/9 正式開始販售,歡迎大家點選下方按鈕前往預覽作品及預購書籍! 預覽 & 購買書籍 【學校/企業/團體大宗購買】 歡迎email或來電洽詢 Email: [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368-8158 【For bulk purchase】 Please contact us: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86-2-2368-8158 ☆☆☆ 更多 Galerie F&F 出版品 ☆☆☆

【藝術家專訪】松浦浩之:藝術就是追尋所愛、永不止息-3

【藝術家專訪】松浦浩之:藝術就是追尋所愛、永不止息

2015 年我們初次舉辦【童心未泯】聯展,當時我們希望童心能對藝術領域裡的工作者、收藏者、創作者們扮演多重意義,使其熱情與初心永在。在開展後,我們也確實從中體認並獲得藝術家、收藏者、藝術愛好者等正面且多元的回應。 因此,我們有了將這個聯展長期舉辦下去的念頭與決心,也希望 2016 年能夠擴大規模舉辦,讓更多藝術家以及更多群眾能參與其中;讓藝術領域裡的人群,資深的能帶領並分享經驗,同儕間能找到一個交流、合作與連結的平台,進而在藝術之路上找到夥伴… 這個心念最終也成為今年度【童心未泯】隱含的副標 – 當我們同在一起。 在進行展覽規畫與邀請工作時,我們思索著誰能成為「童心」精神典範的資深藝術家,首先出現在我們腦中的就是松浦浩之。平時我們雖各自忙碌而不能夠經常見面,但是大家對於藝術的心是相同的,不時我們也會傳訊關心彼此的動態,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情誼。松浦浩之於 2015 年 Art Taipei 期間造訪久違的台北,也專程來訪 Galerie F&F 給我們莫大的鼓勵。後來更接受了我們的邀請,以行動支持我們舉辦這個展覽與藝術推廣的理念。 這個消息,鼓舞了所有受邀參展的藝術家們,大家都歡欣鼓舞並加足馬力準備這次聯展的作品。我們的內心也充滿著期待與感激。 在開展前,我們前往東京跟松浦浩之會面,並針對本次展覽進行藝術對談。 Galerie F&F: 「童心未泯」在您心中的意義是?對您而言,「童心」扮演著什麼角色? 松浦浩之: 當初接獲 Galerie F&F 邀請參加【童心未泯】聯展,覺得主題上再適合不過!因為我的創作一直都圍繞著「童心」這個主題。倒是我也想知道,童心未泯對你們代表什麼意義呢?為什麼要以此做為每一年例行展覽的主題? Galerie F&F: 我們一路從喜愛藝術的藝術愛好者,持續收藏作品成為收藏者到經營藝術成為經營者,並開始與藝術創作者一起規劃藝術生涯的經營。在這多重角色之間,我們體認到在藝術的領域裡,無論站在哪一個角度,「童心」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對藝術愛好者來說,「童心」讓你帶著好奇、勇敢、開闊的心去欣賞與接受、接近、認識各種型態的藝術創作; 對收藏者來說,「童心」能扮演著藏你所愛、愛你所藏的角色,不讓市場的洪流與觀點,羈絆你的選擇與支持藝術的心; 對藝術經營者來說,「童心」讓人不迷失、不忘理想; 對藝術創作者來說,「童心」是熱情的火種,讓藝術家成功時不狂妄,挫折時不氣餒。 松浦浩之: 先前因為忙碌於大型創作計畫,原本沒有把握能騰出時間參與這次聯展,但是跟我的代理藝廊 – 東京畫廊方面討論後,我們都很希望支持 F&F 對年輕藝術家不遺餘力的付出與推動,所以特地創作了一件作品參與這次的展出。 因為我的作品本身就充滿了童心的形象,當我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詮釋【童心未泯】聯展作品時,我還真的停下來好好思考了一下呢!如果直接用快樂的孩子來呈現童心,是不是顯得太刻意了一點?幾番思索後,我決定用一個不是孩子的形象,看起來好像帶著一點煩惱、一點受傷或是嘔氣的情緒,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童心。 Galerie F&F: 我們從接獲東京畫廊跟您的回覆後就對新作品充滿了期待,初次見到作品時,再次覺得我們真是精神好夥伴!因為,透過這個展覽我們也希望大家不要只用表層的精神去思考童心未泯這四個字所代表的意義。所以當看到新作「English Rose」裡的小男孩時,我們有說不出的感動,而且在我們眼裡看來,這個小男孩好像面對著艱難的處境,但嘴角仍透露著他的堅毅不屈服,並能散發出一種唯美的光芒。 那麼,為什麼以玫瑰花來命名呢? 松浦浩之: 作品中的玫瑰,我特地選擇 English Rose 這個來自英國的玫瑰花品種,這種玫瑰花特別的纖細、圓潤可愛,跟一般我們對於玫瑰花的形象有著完全不同的姿態和與生俱來的魅力。 Galerie F&F: 可以給年輕藝術家們創作方面一些建議嗎? 松浦浩之: 說要給建議真是不敢當,不過可以在經驗上跟大家分享。我本身並非藝術科班出身,所以在藝術創作的起步較無壓力,才能發現自己所愛的創作是什麼。在這方面,我倒是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剛開始,我一邊工作一邊創作,並積極參與各種型態的 Art Festival (藝術祭) 或是 Art Fair (藝術博覽會),樂此不疲。只要能做自己最愛的事情,永遠也不嫌累。 Galerie F&F: 這麼多年下來,在創作上如何保持熱情? 松浦浩之: 做自己的創作,就是自己最愛的事情,因此無論別人怎麼看待或認定我的藝術,我也不會在意,畢竟我不可能放棄我的最愛,任何事都不會影響自己對藝術的追求。當然我也非常感激當時遇到了東京畫廊的老闆,及每一個支持我的人,讓我的藝術能夠走到今天。 Galerie F&F: 有什麼話想對台灣的粉絲們說呢? 松浦浩之: 現今的藝術都還是西方掛帥。而漫畫 (Manga) 、超扁平繪畫 (Super Flat) 本身就是從日本源起的文化之一,以自己的文化為創作的出發點,累積到 100~200 年之後,當人們回看藝術史,或許這會成為一個日本藝術的流派。 我期盼著有這麼一天,這樣的藝術會成為日本的、東方的藝術流派,而非只是一味跟隨、追捧著西方藝術史的腳步。 當代藝術有趣的地方就是當未來人們再回顧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的聲音與看法。以漫畫為例,從日本發源、流行再推廣到世界,幾十年下來,已經在世界上慢慢有一點成績出來。這也是我在創作時,會去思索的方向與可能性。 Galerie F&F: 確實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非常支持台灣與日本的年輕藝術家目前正在進行的創作與文化形成,這些都是東方文化長久以來的積累,我們也希望拉長時間軸來看,有朝一日,這些創作在歷史上能發揮其影響力。藝術家們努力創作,我們努力經營藝廊,寫 e-news、寫 Blog 推廣藝術,眾人埋頭苦幹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在看?(笑) 但,往往後來才知道,確實有人關注並默默支持著我們!…

徐鈺樺 Martin Hsu 的十年創作旅程 - Part II-6

徐鈺樺 Martin Hsu 的十年創作旅程 – Part II

集結過去所有支持與愛護的力量和感動,徐鈺樺筆下的金鱗美人魚是他對女性之力與美的詮釋,順著木板的紋理,畫面中的美人魚們彷彿悠游於時空之中,勾勒出我們歲月的記憶。藝術家想像這些金鱗美人魚有如芭蕾女伶一般在時空中婀娜多姿,尋覓生命中的寧靜與幸福。就像他生命中的女性,總是堅強而優雅,以恆常又深厚的愛帶領著他勇敢的發光發熱,穩健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基於感激之情,藝術家透過本次個展的作品,表達對於長年支持他的每一個人深深的感謝以及滿滿的祝福。 展場中,我們能看到許多圓形作品及構圖,除了象徵圓滿、群聚、和諧等意義之外,還象徵著宇宙星球的彼此環繞;藝術家透過這些創作對我們訴說著,我們都是魚群中的一份子,都是小宇宙中的一顆星,圍繞著彼此,為彼此發光發熱!而這也是初次 Martin 有機會在藝廊充份支持的狀況下讓他放手規劃屬於自己意念的創作,而當我們終於見到這些作品時,我們對於 Martin 創作的蛻變與成長感到格外的興奮和感動。這樣的結果,也同時呼應著「魚群」的精神! 在講座前幾日,我們跟藝術家深談關於本次展出後,未來的計畫跟使命,Martin 提出他除了感謝大家之外,也同時殷切希望每一個人都去思考:身為魚群的一份子,自己能為這個魚群做些甚麼?自己在魚群之中的使命為何?一個好的孕育環境,往往需要很多 doer (做事的人) 捲起袖子弄髒雙手流血流汗去打造出來的;我們有幸能在他人辛苦打造的羽翼下成長茁壯,當我們站穩了之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力量時,我們又能為他人或後人做甚麼?塑造甚麼? 藝術發展的路,不管我們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有多麼美好,但背後的辛勞從來都不是光鮮亮麗的,有時候我們覺得藝術之路更接近於一條修行的道路,也正因為這樣,藝術家的作品透過信任的夥伴一起帶給大家感動,這樣的感動之後,如果不能够換來大家實際的支持,如:藝術志工、協助推廣、收藏藝術品等行動支持,藝術是非常難以存活的。所以當大家看著藝術品既賞心悅目又感動的同時,藝術家也希望我們去思考,我們能為藝術做些甚麼? 以下這段影片,是本次魚群個展的完整創作紀實,影片的攝影、後製和配音完全由 Martin 的藝術好友 Jian 一手包辦、抱病在個展開幕前夕完成。Jian 也是一個辛勞的上班族 (跟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由於喜愛藝術,結識了有相同理念的藝術家,因此自願成為藝術家的無薪志工,在工作之餘,自費跟著 Martin 飛到東南西北協助佈展、攝影等大小事。Jian 是魚群中大力支持 Martin 的要員,同時也是魚群中勇於奉獻的一個好榜樣!大家不妨靜下心來欣賞 Martin 創作過程之美,聆聽他最愛的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琴聲,好好享受一下這 5 分鐘的時光,感受一下 Jian 在影片中投注的靈魂。 這個層面的思考是藝術家呼應我們藝廊宗旨「國際化」、「多元化」、「藝術生活化」的心意,同時這幾點也正好是 Martin 對藝術的態度。因此除了幾件作品藝術家特地保留予台灣藏家專屬的回饋收藏機會外,我們還特別發行了平易近人的限量藝術版畫,讓年輕族群以及入門的藝術收藏者也能輕鬆擁有喜愛的藝術品,讓藝術品能夠走入大家生活、豐富心靈與大家共伴成長為生活增添美感。同時,透過發行版畫,我們也能進一步跟大家分享介紹關於版畫的一些基本知識以及藝術如何生活化的理念與秘訣。 目前版畫數量剩下不多,喜歡的朋友敬請把握機會洽詢收藏! (歡迎來信洽詢 [email protected]) 未來也請大家跟我們一起期待更多 Martin 帶給大家的驚喜!我們也將帶著 Martin 的作品前往2015 高雄藝術博覽會展出 (駁二展區) 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彩虹の彼端】石川美奈子 個展

【彩虹の彼端】石川美奈子 個展

展覽介紹 / 藝術家創作理念 石川美奈子的創作在傳達大自然中的光線帶給她的感動及她對生命真理的領悟;透過各種形式的裝置作品呈現/還原這些情感,其中不少作品以 Gate(門) 的方式存在,如同藝術家將意志與精神放入作品後,帶領並啟發我們穿越作品,精神上抵達更深遠的彼端,透過藝術交流,藝術家也能與觀者會首而獲得精神上的養分、激發未來的創作靈感。 去年夏天我們與石川美奈子於 Tagboat Award 特展合作後,雙方由於在藝術上的認同與共同理念, 而開啟了長期合作的起點,成為彼此在藝術路上的夥伴,並開始規劃 2015 年度在台的個展「Over The Rainbow 彩虹の彼端」。 彩虹總在下著太陽雨的時刻才可能出現,透明七彩的光芒帶給人們愛與希望的能量,因此象徵著雨後天晴的喜悅與心靈鬆弛感。石川的作品隨著觀賞的角度與光源的不同,會呈現出多樣的變化與驚喜,色彩夢幻柔和,皆以三原色調和來呼應還原自然光線。作品「Over The Rainbow」直接以彩虹的形象存在,象徵太陽和雨這兩個一般不會並存的氣候現象,如果能夠並存而平衡,透過光線就能呈現出另人驚嘆的自然之美並啟發人心,作品「House」講述著日本311大海嘯奪走無數的生命與家庭,然而災後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與扶持所展現出的愛與溫暖,又帶領無數災民重振腳步、重建家園。呈現生與死的平衡共存下才能透視的人性之光和美。 而在本次展覽中,石川美奈子雖然不能每天在台灣與我們相處,但她非常關心與認同我們藝廊推廣藝術走入生活的觀點及我們每年春季策劃的「童心未泯」聯展,因此本次個展中展出的「 Light In Light 」 及 「 Adjustable 」 系列作品分別代表青春洋溢的心(花)以及以童玩形態表現的可互動裝置藝術來呼應、尋回並懷抱童心的純真;希望大家能在這兩個系列中,找到自己的愛,輕鬆無壓力地收藏作品,讓藝術與生活為伴。 開幕酒會 : 2015.09.05 sat 15:00展期 : 2015.09.05 sat ~ 2015.10.02 fri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六 13:00-19:00 / 週日 13:00-17:00 (週一休)藝廊地址 : Galerie F&F 台北市師大路206號1樓(近MRT台電大樓4號出口)

【藝術家採訪】關渡美術館 - 黃千倫-7

【藝術家採訪】關渡美術館 – 黃千倫

關渡美術館在7月24日聯合開展四檔展覽,分別是《One Piece Room 楊炯杕 個展》、《質變-王湘靈個展》、《赤燄‧游擊‧藝術交陪 –– 新台灣壁畫隊》、《書寫的現代主義終結:從井上有一、李禹煥到張羽》四檔展覽。 新臺灣壁畫隊(以下簡稱新臺壁)以「蓋白屋」的概念為核心,集結臺灣各地的藝術家來繪製壁畫,在壁畫隊所搭建的木棚架內,天花板與牆面皆由壁畫所拼組而成。新臺壁具有藝術文本的累積、進入社會呈現在地、回歸藝術人文的本質、身體勞動等特質。而藝術家黃千倫在這次新臺壁於關渡美術館的展覽當中,負責在2F的牆面上進行長達9米的文字書寫創作,文字的內容是策展人-李思賢、蔣耀賢、商毓芳等,對於此計畫的觀念和當代藝術的反思。在三大面空白的牆面上,大量灰色的書寫文字不僅具有視覺上的衝擊,同樣具有突破傳統書法和展覽文字形式的表現風格,筆者簡短採訪藝術家黃千倫對於在地情懷和自身生命經驗轉變的觀點。 (以下訪談內容,Q 為採訪提問,黃代表藝術家黃千倫回應提問) Q:「蓋白屋」計畫的以不同的姿態與樣貌出現,算是一種自我型態的調整,在不同的地方即有不同的樣貌。在你繪畫創作過程中,自我調整的經驗又是什麼?在不同地方會有什麼創作上面的調整嗎?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調整,又有什麼是你明顯意識到的自我轉變? 黃:就拿我目前現場書寫的這個事件來看好了,它絕對是一個有意識的自我轉變。比如說,我們在處理一個牆面,我們到戶外,或者是我們走進美術館,跟你一個人在家裡直接對著紙張作畫的那種經驗,它絕對是不一樣的,而這個是很直接從形式上面的轉變。這種調整,我覺得對於藝術家的自我調整而言,是很微小的,可是它其實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像我這次牆壁書寫的行動,在我書寫的每一分每一秒之間,那個時間感其實是相當緩慢的,所以不會意識到太大的自我調整。 那如果只是純粹講到我個人創作上面的自我調整的話,這種自我調整,是來自於我對於自我藝術的不斷再定義,我想要超過它,超越自己的藝術,因此我常會感受到自我調整這件事情。可是如果是在不同的場域裡面,通常我就是拿到什麼原料,我就是現場面對運用它,這些通常只是技術上的問題而已。 自我調整,如果就是我個人創作而論,這幾年最大的是「一個議題的確認」。我其實之前在做創作系列時候,一直都會有好幾個系列同時在跑,在處理多種主題跟議題的同時,過去也會有一些批評的聲浪,他們會覺得:「那你如何精準的說出你真的要講的核心語彙?」可是我覺得,我從大學時代以來創作的脈絡裡面,不管是我剛剛講的技術上面的調整,或者是自我的再確認,我之前念碩士的時候,碰到了很多藝術史跟哲學的理論,那那些東西很明顯的綁住我,它讓我沒有辦法前進。有一些人會覺得讀通了一些藝術史或是理論之後,會對你藝術創作有些幫助,可是當你沒有經過消化、沒有徹底的理解它,再丟下它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辦法前進。而我覺得我最大的自我調整,是我碩士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我刻意去咖啡廳上班,去洗杯盤,去接觸最生活畫最日常的「人群」,去體驗「現實」,這種現實感,我覺得是我目前體驗到的人生,比如說面對臺灣、面對現實、面對現在走入婚姻,活在當下,是我目前最想要處理的主題,我覺得這些可說是我這一兩年來最大的自我調整。 Q:這個計畫強調的其中一個重點為土地,對你而言,「在地」是什麼?你對土地帶有怎樣的情懷? 黃:我覺得我這一兩年來,包括在 Galerie F&F 【叢林迷蹤】中呈現的這些作品,我想要找回自己的根。我之前接觸到一位藝術家,是北藝做新媒體的張徐展,他之前跟我分享一個故事:他出國向外國人展覽他的video的作,但很多人很訝異跟他說:「看不出來這是一個臺灣人的藝術創作。」張徐展當下很震撼,他開始意識這件事情,而其實他們家是在做紙扎人的百年祖傳老店,但是張徐展說他避諱去做這個東西,避諱回到他的原生家庭,從裡面創作再出發,避免追溯自己的歷史,是因為他不想消費自家文化。我相信有很多藝術家在這個點上都是掙扎的,覺得不想要消費自己的家庭文化,或者是消費臺灣。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對於你創作的理解是什麼,我們只是覺得我們在表達「呈現」,比如說我就只是想要呈現在地,我對於我故鄉虎尾的某一種情感,像是虎尾有糖廠,那現場也有很多虎尾的藝術家畫火車,有鐵軌、有甘蔗,我也會畫甘蔗,而我是刻意要這樣畫嗎?其實不是,因為我小時候就是在甘蔗田裡穿梭,所以當我在探尋藝術裡面最原始的衝動時,每次作畫前我會去想像,我的記憶中哪些圖像會湧現出來?往往浮現出的都是這些植物,這些植物就是在地的植物或說是在地的歷史。其實這些東西,它可以幫助藝術家站得很穩,我覺得這個是個面向,它不是不能不做,而是你要知道你為什麼而做。 Q:你的作品中都帶有一些傳統元素並結合文字書寫;圖像跟文字的結合對你而言是什麼?文字對你來說又是什麼? 黃:文字書寫的是2013年開始出現的一個書寫系列,一開始好玩的是,有些老師看到就會說:「黃千倫妳書法也該練練的吧!」這種老師的批評是形式上的批評,可是對我而言我的書法,並不是在寫書法,因此我都把它定義成「書寫」,只要有觀眾問我,我都說這是我的書寫,就像在寫一篇日記一樣。如果我在裡面寫錯字,我不會去避諱錯字,我可能就會像顏真卿寫《祭姪文稿》那樣子,將錯誤的地方圈起來,然後就直接再寫對的。它就像日記上面的呈現而已。 很多人會問我說:「那你這樣會不會被歸類成插畫?」因為又有文字又有圖。但其實在我的作品中,文字與圖像之間不一定有直接連關聯性,我的圖像並不是要說明這個文字,文字也不是為了圖像存在,圖像存在於文字中也不代表文字本身,其實它們之間沒有絕對的關聯。我的藝術創作裡面有一種巧合,不管是圖像或文字,都來自我生命經驗的一種轉換,它們只是一個被轉換成圖像,一個被轉換成文字,然而在我的創作裡,同時發生與存在的這些,我並不覺得違和,因為其實就是只是在呈現我自己而已。我會去回憶我小時候做過的事,我就是一邊畫插圖,一邊寫日記,其實我一直都在做這樣的事情,當今天可以用到更精準的媒材來呈現的時候,我是怎麼做的。蠻好玩的是我老公 ( 指藝術家楊子逸 ) 提出一個論點我還蠻認同的,他在理解我的繪畫時,不會理解我的文字是「文字」本身,他認為我的文字也許是一種背景,這個背景很巧妙地具有一個故事性,比如說一隻鳥被放在文字中間的時候,你可以一起閱讀它,你遠遠看背後像是一張壁紙,或是一個圖像,可是你近看的時候,有一些文字被遮掩掉了,有些文字仍可閱讀,它又會有一些故事流竄,文字在那些圖像裡穿梭,又是另一個空間上面的層次。其實,我的作品還蠻常存在討論空間的,雖然有一些人會說我的作品很平面,可是其實平面本身也是一種空間,它還包含心理層次的空間,還有我現在要加入的書寫的空間,只能說,黃千倫對於空間在藝術創作我的繪畫裡面,空間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 (採訪時間:2015/07/24,地點:關渡美術館《赤燄‧游擊‧藝術交陪 –– 新台灣壁畫隊》展廳)

【共生製造】楊子逸 & 陳柏安 雙人聯展

【共生製造】楊子逸 & 陳柏安 雙人聯展

「共生製造」為藝術家楊子逸與陳柏安從各自的創作語境裡,參照彼此對於「自然」與「人為」之間的各種可能性,並同時將這個觀點呈現在畫面裡。藝術家楊子逸筆下的「廢墟」繪畫系列,擅長以刻畫廢墟與自然之間的衝突癒合,並以獨到的非現實色感表述藝術家個人所理解的「自然裡的不自然」;藝術家陳柏安則是將他所遭遇的現實經驗,試著轉換成個人獨特認知下的符號美學,在那些看似幾何塊面的佈滿之中,充分展現了他對於真實自然經驗的理解與呈現。「共生製造」仿若說著「萬物與我共生,即刻人為製造」的時間感,這是本展覽兩位藝術家對於真實自然的理解與看法,他們運用東方媒材的本質,拓印出當下感受的人為肌理。藝術家在感受與表達之間,理解著「製造」的個人情境,並又同時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 開幕派對 OPENING PARTY : 2015. 07. 04 (sat) 15:00 【藝術家座談會】與談人 : 羅景中老師 & 藝術家 – 楊子逸 / 陳柏安座談會活動時間 : 2015.07.19 sun 15:00

藝術家黃千倫榮獲 Art Olympia 入賞獎肯定-1

藝術家黃千倫榮獲 Art Olympia 入賞獎肯定

Art Olympia 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藝術競賽,旨在發掘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創作者,並在其創作路上給予獎勵與資助。每一年主辦單位廣泛邀請全球藝術相關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團,並在公平公開的評審制度下進行作品評選,期望透過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作品,促成多元的文化交流。 今年是Art Olympia首次舉辦,執行委員會收到上千名的藝術創作者報名參賽,分為一般組與學生組兩個組別,再由位於東京、巴黎、紐約等三大藝術重鎮之基地進行初選,自上千個參賽作品中篩選出240件入選作品,這些作品將自世界各地運送至東京進行決選,獲獎之創作者將可獲得優渥獎金,做為創作基金延續爾後的創作職涯。 本屆入選的240件作品於2015年6月13日至6月28日在池袋的Toshima City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展出。 很高興跟大家分享目前於 Galerie F&F 展出中的藝術家黃千倫,其參賽作品『Diary of Life』獲本屆 Art Olympia 評審團普遍的肯定,取得一般組入賞獎。下圖為得獎作品『Diary of Life』在東京展出會場照片。 【藝術家創作自述】 作品「DIARY OF LIFE」,意思是 : 「書寫個人生命的日記形式」。我將作品畫面切割成四個部份,觀者閱讀作品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某種敘事的變化或整合。我的創作取材自個人原生家庭的成長脈絡,以及對於生命意義的質疑或認同。畫面的左右部分是來自家鄕的玉米田意象;左二的圖像是我汲取台灣民間信仰,有關於冥紙的圖像造型,加上我自己對於此圖像的情感附著;右二的圖像中,圖像是有一隻鴿子被塞進一顆番石榴裡,代表著慾望與權力的關係,其後的書寫,說明自身成長經驗裡,鴿子對於我的特殊隱喻 : 這是一篇述說著失衡的權力結構、超越死亡的意義與自身成長回憶的並存交織的私人日記。 黃千倫的創作核心概念以水墨媒材創做出發,企圖討論被想像的真實,我們可以在作品裡意識到兩種或是三種以上的空間概念,彼此相互排斥、穿梭、破壞或癒合等等複雜的關係。在作品中經常出現一些符號式的圖像看似偶然安排穿插在畫面中,與背景呈現一種對等的關係,這些具像的符號透過它們與背景之間的關係看似被獨立出來,實則是一種差異的並置效果,透過這樣的差異關係使具象的符號得以顯現,成為具辨識性的烙印與存在。 【 觀音到此 – 藝術家創作自述 】 我試圖在這件作品中,沿用古人傳統山水畫在畫面中書寫的這種形式,將當代的環境意象融和進去,像是建商施工、工廠林立於今日山林間的模樣。畫面上穿越在四個塊面流動的彩色雲朵,象徵著空間的彼此貫穿或逃逸,也像是被環境汙染後的鮮明符號。而文字所書寫的內容則是有關於 : 自我意識下的台灣居住環境刻畫與心情抒發,更集結了像是個人對於家鄕的認同感、與對他鄕異地裡的生存反思。 【 落黑雨的海灣 – 藝術家創作自述 】 作品「落黑雨的海灣」,描繪的是台灣八里觀音山與淡水河岸的面貌。我想表達在觀光與當地居民生活之間的矛盾之處,因此還選擇了像是工廠、建商廣告看板與被汙染的環境等等之意象。我將作品切割成三個部份,中間的文字書寫將連貫的風景,切割成了左右兩個部份;之後我又利用較粗黑的線條畫出黑色雨點,讓整體畫面的繪畫語言做統整,落黑雨的海灣也像是個人的心情描寫、感性思緒的當下寫照。 千倫的畫作在看似隨意的筆觸之下,藏匿著極細膩的生命故事與力度,而觀者也能找到舒服的姿勢「聽」她娓娓道來。千倫相信唯有勇敢的接納並體驗生命,才能優雅又帶著溫暖詼諧的姿態展翅飛翔、散發光采。 【延伸連結】 ※ Art Olympia 官方網站:

【叢林迷蹤】黃千倫 & 梁家寧 雙人聯展

【叢林迷蹤】黃千倫 & 梁家寧 雙人聯展

展覽「叢林迷蹤 : 藝術家的在場與不在場」,係由黃千倫與梁家寧兩位女性藝術家聯合參與展出,並共同針對彼此畫面中對於「叢林」意象的想像與詮釋。「叢林」裡的藝術家迷蹤,是藝術家個人對於創作裡自我之在場與不在場的提問 : 藝術家黃千倫認為她筆下的「叢林」符號,之於她的創作如像是一種原生的母題,即是從叢林出發,又從叢林的結構本身裡結束。黃千倫的創作裡雖有人物的意象出現,但她不完全認同那就是圖像本身所指涉的意義,她更認為,在她的繪畫世界裡,所有圖像的結構都是彼此相對存在,而且始終處於變動的狀態之中。 藝術家梁家寧,則是將她所呈現的繪畫空間比擬為一種正負空間的關係,像是「叢林」符號與含著不確定性的「動物」圖像,彼此之間表述了正與負空間的哲學思維,她認為藝術家的在場在如此情境中是「退位」的,剩下的僅是兩種異質空間的對話與切換,並富含詩意的情境。在梁家寧筆下空間,有關於主客體的交換狀態裡,一樣提供了觀者理解閱讀空間的不確定性或是延伸在畫面之外的某處。 開幕派對 OPENING PARTY : 2015. 05. 30 (sat) 15:00 座談會 -【繪畫迷蹤 : 關於創作裡藝術家的在場或退位】與談人 : 簡子傑老師 & 藝術家 – 黃千倫 / 梁家寧座談會活動時間 : 2015.06.14 sun 15:00~17:00

【丁柏晏】日安,華麗的爆破焦慮-1

【丁柏晏】日安,華麗的爆破焦慮

丁柏晏在創作自述中寫道: 每每看一些商業科幻片或災難片,最愛的就是那大場景的爆破場面了,那絢麗的巨大爆炸火球,瞬間毀掉一整棟大樓、宇宙戰艦、甚至一顆星球。 爆炸以一個華麗的姿態衝擊性的毀滅各種人類心血結晶的建築體,雖然只是發生在電影裡,卻恰巧滿足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毀滅慾望。所以我開始模擬爆破我的隨身物品,爆破那我自己所建構的生活,有點蒼白、無趣又無力的生活來娛樂自己。 我選取自己的、隨手可得的物品,從口袋裡,從書桌上、書櫃上,那些平常都會用得到但是卻不太去注意它的物品,那些物品就是自己所建構起來的生活,規律平凡的生活,卻也是我所不敢牴觸的日常生活,我模仿電影去假裝爆破它、毀滅它,只為了尋求一時的快感和安慰,作為一種面對生活的阿Q精神。 丁柏晏的作品於2013年獲得黎畫廊『壹號計畫 Project One 首部曲』的肯定,跟隨黎畫廊參與2013年度台北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的展出,蒙受藏家的好評,展出作品迅速被藏家全面收藏。隔年再度入選『壹號計畫 Project One 貳部曲』跟隨黎畫廊參與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Young Art Taipei (YAT)的展出,展現出強烈的風格與魅力。 接續再度於2014年度台北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MIT新人推薦特區●台灣製造』獲得推薦,為大家帶來更完整的創作介紹。(丁柏晏受訪片段自2:10起) 更是不知為何,我們藝廊團隊看著丁柏晏的作品,耳際響起了華格納的『女武神的飛行』。大家不妨搭配著音樂欣賞丁柏晏的作品! 丁柏晏的作品充滿了想像與童趣的親和力,那似是而非的灰階色調有一種懷舊電影的特殊氣味。很高興我們能在【童心未泯 四人聯展】與柏晏合作,為大家介紹更多柏晏的好作品。在開幕party中,柏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創作故事,他說其實自己的內心世界有時候是相當慌張焦慮的,但他並不覺得困擾,反而會試著與慌張焦慮共處,甚至抽離第一人稱的角度客觀面對這些日常感受,更將這些情緒轉變成無邊無際、天馬行空的科幻想像,造就了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或許丁柏晏的作品正因如此才這麼具有這麼獨特的親和魅力與感染力吧!因為,他那與焦慮和平共處並對它道聲早安的幽默感,鬆弛了觀者的神經,釋放了觀者的深層壓力,在欣賞柏晏的畫作時,我們只管跟著他去科幻的世界裡探索,其他的煩惱與緊張就暫時抛到九霄雲外去吧! 【童心未泯 丁柏晏 展出作品 簡介】 Space Lunch2014 | 60 x 70 cm (八件一組) | 鉛筆、壓克力彩、紙、回收畫框 流星群們2014 | 50 x 56 cm (三件一組) | 鉛筆、壓克力彩、紙 宇宙煙花2014 | 各 26 x 26 cm (兩件一組) | 鉛筆、壓克力彩、紙、自製木框 【F&F 獨家限量發售】藝術家簽名插畫創作集 & 小畫冊 套組 (限量10套 | ED.10)藝術家丁柏晏專為本次展覽帶來限量簽名+插畫版本的小畫冊與小創作集跟F&F的藏家朋友分享~ 歡迎前往 F&F Collection 網路藝術商店 加入會員購買 【童心未泯 四人聯展】 2015. 04. 11 ~ 2015. 05. 15Galerie F&F | 台北市師大路206號1樓 | T 02 2368 8158週二~週六 13:00 –…